0451-87600520
关于我们通知公告法规标准行业动态会员动态

中小燃气公司如何应对偏差结算、平衡管理带来得潜在成本问题

更新时间:2025-04-08 点击次数:76 次

  中小燃气公司在面对偏差结算(用气量预测与实际偏差导致的成本结算)和平衡管理(供需匹配与调峰压力)带来的潜在成本问题时,需通过精细化运营、技术升级和机制优化来降低风险。以下是具体应对策略:

  一、精准需求预测,减少偏差结算损失

  建立动态预测模型

  结合历史数据、季节性波动(如采暖季)、经济周期等因素,利用大数据和AI算法提升用气量预测精度。

  例:对工商业用户实行分行业建模(如陶瓷、玻璃等行业的用气规律差异显著)。

  分用户类型差异化管理

  对居民用户(需求刚性)和工商业用户(需求弹性)分别制定预测方案,重点监控大用户的实际用气波动。

  例:与工业用户签订“保底用气协议”,约定最低用气量以对冲偏差风险。

  实时监测与快速响应

  部署智能燃气表、物联网系统实时采集用气数据,动态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偏差扩大。

  二、灵活采购策略,对冲偏差结算成本

  组合式气源采购

  采用“长协+现货”组合模式:长协气源保障基础用量,现货采购补充短期缺口或消化过剩供应。

  例:在淡季采购低价LNG现货补充库存,旺季释放库存减少高价采购需求。

  参与天然气交易中心套期保值

  在上海、重庆等天然气交易中心购买短期调峰气量,锁定价格并平衡偏差。

  例:通过天然气预售合约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或购买“可中断气量”降低违约成本。

  与上游协商弹性合同条款

  在采购合同中约定偏差结算的浮动区间(如±5%免罚),或引入阶梯式结算费率(超量部分分档计价)。

  三、优化储运与调峰能力,降低平衡管理成本

  投资分布式储气设施

  建设小型LNG储罐或利用地下储气库(如与第三方合作租赁),增强短期调峰能力。

  例:在工业用户集中区域部署LNG点供设施,直接应对局部用气高峰。

  动态调整管网压力与流量

  通过智能管网控制系统调节输配压力,利用管网自身储气能力缓冲短期波动。

  例:在夜间低需求时段加压储气,日间高峰时段减压释放。

  发展虚拟平衡池(Virtual Balancing Pool)

  联合区域内中小燃气公司共享储气资源和用气数据,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个体调峰压力。

  四、政策适配与机制创新

  申请政府调峰补贴或政策支持

  利用地方政府保供责任机制,争取储气设施建设补贴或调峰气量优先采购权。

  例:部分省份对城燃企业储气能力达标给予0.1-0.3元/m³的补贴。

  推动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全覆盖

  确保非居民气价联动机制及时传导成本,减少因价格调整滞后导致的资金占用压力。

  五、技术与管理升级

  部署智慧燃气管理系统

  集成SCADA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用户用气分析模块,实现从采购到终端使用的全链条监控。

  加强供销差率管控

  通过管网巡检、泄漏监测等技术手段降低输配损耗,避免因供销差率过高加剧平衡压力。

  六、总结

  中小燃气公司应对偏差结算与平衡管理的关键在于:

  短期:通过精准预测、灵活采购和储运调峰减少偏差损失;

  中期:借助智慧化系统与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推动政策适配与基础设施升级。

  核心目标是从被动承担偏差成本转向主动管理供需平衡,最终实现成本可控与运营韧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