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各类施工数量逐渐增多,第三方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现象不断发生,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安全管理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暨全年综述),在156起已核实事故原因的天然气管网事故分析样本中,第三方施工破坏引发的事故占比最高,占比为73.7%。燃气管道一旦遭到第三方施工损坏,不仅影响燃气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更会对管道周围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风险分析
1.1地下管网底数不清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到2021年底,中国城市的天然气管道总长度已经超过92.91万公里,其中有一部分是10年前甚至是20年前建设,建设年代久远,管道埋深、走向等基础参数丢失,无法查阅,且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增加,管道埋深也可能随着土壤沉降、地表施工等原因发生变化,与原始图纸差距巨大。部分燃气管道施工时,施工不规范,与设计路由、埋深存在偏差,导致燃气管道的真实位置与图纸位置存在偏差。种种原因,导致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底数不清、位置不明、埋深不详。
1.2相关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涉燃气管道第三方施工项目中,共有四方责任主体,分别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管道燃气企业。
部分第三方施工项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不查明地下燃气管道埋深、走向等基本情况,项目施工过程中也未督促监理、施工单位落实燃气管道保护责任,采取保护措施。
监理单位在可能危害燃气管道安全的施工时,未落实旁站监理,对施工单位的违规施工行为监督不到位。
施工单位施工前不提前对接管道燃气企业,告知施工计划;施工时,未采取人工开挖、物探等方式探明燃气管道基本情况,擅自使用机械开挖,或者不联系燃气企业擅自改变施工计划。
在燃气管道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原因,造成地下燃气警示标识褪色、损坏,或人为原因造成丢失,管道燃气企业未及时修复、补齐,导致施工单位未能及时发现施工区域存在地下燃气管道。燃气企业巡线人员少巡、漏巡或不巡,造成未能及时发现第三方施工。
1.3安全监管难度大
部分燃气管道,特别是高压燃气管道的路由,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管道敷设区域以后的城镇化发展,燃气管道建成后,周边成为城市建成区,存在大量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第三方施工。许立华、李燕飞[1]将第三方施工分为计划性建设施工、突发性抢修施工、个人零星施工。计划性建设施工开工期限固定,且一般会与燃气企业联系;突发性抢修施工、个人零星施工施工具有随机性、临时性等不确定因素,作业过程简短,施工时间段无规律,白天、黑夜都有可能,而燃气企业的巡线时间一般固定,主要为白天,发现此2类施工的概率较低。政府监管部门也难以对突发性抢修施工、个人零星施工进行监管。
2.相关建议
2.1摸清管道底数
大部分燃气企业通过GIS信息系统,记录燃气管道的走向、埋深等数据,但部分燃气管道因年代久远或施工偏差等因素,系统中的数据并不准确,要持续更新、修正管道底数。需统一对地下管网数据进行摸底,根据公开报道,合肥市成立地下管网管理部门,制定出台《合肥市地下管线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大力开展地下管网数据摸底,完成市区市政道路下各类地下管线、管廊、地铁、人防等普查,建立了各类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等数据库,各类施工项目需要查询地下管线情况时,可统一向合肥市地下管网管理部门查询。
2.2减少重复施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施工数量也随之增多,燃气管道被施工损坏的风险随之增大。城市建设要超前谋划,避免一条路因道路改造、绿化升级、亮化改造等原因重复施工,以降低燃气管道运行风险。
2.3建立联动机制
城市建设的施工,涉及电力、供水、通信、道路、房建等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要加强部门、企业间联动,施工前,提前告知燃气企业,提前查询燃气管道信息,制定燃气管道保护方案。
2.4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野蛮施工,损坏燃气管道的行为,不仅要由燃气主管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公安部门也要介入,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行政拘留。
2.5加强信息监管
加大信息化手段在第三方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统筹利用各类监控系统对第三方施工机械等进行AI识别。
黑龙江省燃气协会成立于2024年3月1日,是在黑龙江省民政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业务指导和登记机关黑龙江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
协会秉承坚持政治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敦促安全生产、履行法定职责的宗旨,以最坚定的工作信念和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热忱欢迎广大燃气经营企业、技术研究院、高校、设计咨询、产品生产企业和涉及燃气业务的相关单位加入协会。